交響情人夢

交響情人夢(のだめカンタービレ)這一部日劇之前似乎滿紅的,再加上內容與古典音樂有關,不論是公司同事或樂團學妹都推薦給我過。本來答應我妹要幫她向我同事借,但是一直忘記,去租書店想租原著漫畫也沒租到,最後我妹受不了自己跑去買了 DVD,於是在春節假期的某一天,我們二人在電視機前一路看到隔天早上五點。

交響情人夢的故事圍繞著一群音樂系學生。由於參加過樂團的關係,認識過一些曾經或正在念音樂的人,也聽過一些音樂圈的傳聞。基本上,這部日劇大致符合我的預期,而且我認為這部日劇在製作上是相當有誠意的,劇中幾乎所有角色在演奏樂器時都讓我覺得就好像他們自己在演奏一樣,而不是像一些電影,雖然有迷人的音樂,但是演員的姿勢或指法看起來就一副很不搭的樣子。我也很高興看到這部日劇(或漫畫)能夠引起一些平常不聽古典音樂的人們的興趣;我一直不覺得古典音樂是老的、古板的、複雜的、或讓人難以親近的音樂,會這樣想的人或許只是還沒有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的曲子罷了。

不過,許多時候,現實並不像故事般美好。醫龍的伊集院在面對學弟森崎的時候說國外的醫學院都是給大學畢業生就讀,而日本(台灣也是)的學生卻必須在 18 歲就決定是否走上這條道路;相較之下,音樂的世界更是殘酷。千秋說他三歲就開始練小提琴與鋼琴,每天練到想吐(不知道有沒有記錯),他不是特例,馬友友四歲開始學小提琴與鋼琴(轉到大提琴是六歲時候的事),許多音樂班學生也是這樣過來的。在那樣的年紀,如果不是父母的刻意栽培,又怎會知道該選擇音樂作為一生的職業呢?我想,千秋是幸運的,因為他的興趣與目標(成為指揮)最終還是沒有脫離音樂的範圍,我曾聽說有些音樂班學生長大後甚至痛恨起古典音樂,這或許是他們的父母當初所沒有想到的。

另一個更殘酷的現實是,想在音樂界成功,很多時候並不是光靠努力就行的。以前曾聽過,許多國際知名的獨奏家在 20 歲以前就已經開始在世界的舞台嶄露頭角(例:諏訪內晶子 18 歲拿到柴可夫斯基大賽首獎),如果過了 20 歲還是一事無成,那就應該考慮自己究竟適不適合,或許專心於教職或是根本轉行。以這個標準來看,其實交響情人夢中的大部分角色的未來並沒有那麼美好。所以當我看到樂團團員們為了準備個人比賽而無心練團,我只感到悲哀而沒有絲毫意外,因為學校樂團對很多音樂班學生來說,參加的價值就只是學分而已,就像一般大學的通識課或體育課,認真上課的人當然也有,但更多的只是為了湊學分,甚至拿來當延畢的工具。就像 PTT 網友 dora14 說

我曾多次聽到有人批評念音樂班的人心機重、喜歡勾心鬥角,
甚至有跟我一樣曾經唸過音樂班後來沒念的人這樣說,
而我自己是覺得音樂班的日子就是每天處在競爭的環境中,
但還不到勾心鬥角的地步,
就算有,我也會認為這是正常的、無可厚非的,
因為在這個領域裡,榮譽是很「個人」的,
古典音樂的市場小,你要麼很頂尖,要麼就是什麼也不是

據我所知,大部分音樂班的學生只把樂團練習當成一門課而已
而且是很不重要的課,因為入學考不考、比賽時更不會測驗這種東西
就像小提琴首席清良說的,如果比賽得名,就有站在國際舞台上的機會
比賽當然比樂團練習重要

個人比賽結束後還願意回樂團一起打拼畢竟還是停留在虛構的情節中,在這種情形下,也難怪一些樂團,每一個樂器獨奏的時候都很好,但是合奏時聲音就是合不在一起,沒有一個整體的聲音。我並不懷疑台上樂手的能力,但各自為政離「一個團體」還是有段距離。

奶油獅新廣告

前陣子才說奶油獅怎麼沒消沒息,雄獅文具似乎聽見了我的心聲。剛剛在租書店在櫃檯前向老闆問漫畫問到一半的時候,我妹拉了我一下,然後指著我身後的電視--哦哦哦~螢幕上正在播著奶油獅的新廣告!看完後,我跟老闆一邊大笑一邊齊聲說:「這真是太冷了!XD」

想回味第一集的可以看

小黑狗

A black dog昨天,在路旁遇見了一隻正懶洋洋坐臥在椅墊上的小黑狗,但這隻看似平凡的小黑狗,身上卻隱藏著不為人知的秘密--牠穿著一件黑色的刷毛上衣。這真的是不靠近看,一點也看不出來啊!

閱讀更多»

醫龍

過年前租了醫龍的 1 到 10 集回家看,這是一部有關於醫院的漫畫,就像許多有著類似題材的作品一樣,它不可免俗地描述了日本醫療系統的黑暗面,藉由書中角色的對話及自省來表現;在某幾話的最後,以一整頁黑底白字寫著簡短的幾行文字,視覺上的確讓讀者感受到這些弊端的沉重。

這部漫畫的畫風是我唯一不太能習慣的地方,不知道作畫的乃木坂太郎是不是喜歡看港漫,他筆下的人物肌肉線條鮮明,有時候覺得這些角色應該是出現在格鬥遊戲中,而不是醫院。

就像有人說魔戒的男主角應該是跟隨在弗羅多身旁的山姆一樣,我覺得這部漫畫最關鍵的角色既不是天才外科醫師男主角朝田龍太郎,也不是美貌實力兼備的女主角加藤晶,而是剛踏出學校大門的實習醫生伊集院登。就像朝田一開始對他的形容:「他是還未受醫院污染的人。」在心臟外科,他夾在朝田及木原等其他醫生等人之間,在醫院,既不再是醫學院學生,也尚未成為能獨當一面的正式醫生,他那尷尬的處境反而讓他能處在更中立的位置來看待整個醫療體系的問題,他的存在同時對比出巴提斯塔小組其他成員的能力與一些不知進步的同僚的無能,而在所有角色之中,他無論在心態或是技術上的成長也是最快速而顯著的。他會成長到怎樣的地步,我認為是閱讀這部漫畫時值得關心的一點。

Taxi 4

Taxi 又要出續集了。上次請到了席維斯史特龍來當特別來賓,而這次則是請了影片背景所在地的法甲豪門馬賽Olympique de Marseille)以及悲情斷腿人 Cissé 來參一腳。為什麼說他悲情,因為他真的很悲情。Cissé 本來應該是去年世界盃中法國隊的主力前鋒,結果在賽前與中國隊的熱身賽中被中國隊球員鄭智踢斷腿,所以也就去不成德國了。不過演到第四集,Taxi 還能變出多少新把戲呢?想當初一、二集的時候真的很好笑啊,第三集已經讓人有種新瓶裝舊酒的感覺,那第四集呢?嗯…再看看吧。

相關鏈結:
Taxi 4 : Le making of avec Djibril Cissé(馬賽官網的新聞,有影片報導)
預告一
預告二

2008 奧運資格賽:中華 0-1 澳洲

Chinese Taipei vs. Australia今天早上出門時天氣還不錯,但到了中午急遽變化,走在路上冷風呼嘯而過,雖然有點掙扎,但最後下午還是請了兩個小時的假,到中山足球場看中華隊主場對澳洲隊的 2008 奧運資格賽。兩隊在實力上的差距大家都知道,上星期中華隊在澳洲以 11-0 慘敗,今天這場即使像上次對南韓一樣來個 0-3 我也不會意外。

今天的觀眾比上次要少多了,我想這才是足球在台灣真正的支持度。中山足球場的草皮經過一個多月的整備,但說實話,看起來還是頗糟糕。經過上星期的慘敗,中華隊教練這次在賽前就表示要加強防守,看起來的確有發揮功效。上半場中華隊曾有個絕佳的機會,自由球開出來後,正好落在球門前的隊員腳邊,而且對方防守球員也沒有盯好,但最後球沒踢進,反而是從球門旁邊滾過去--就差那麼一・點・點啊!如果進了就是領先一分了,全場觀眾為之扼腕,真的非常非常可惜。下半場的失球也有點莫名奇妙,在球門前的爭搶過後,居然還是讓對方有機會一對一與門將單挑,唉。大家都知道呂昆錡已經盡力了,上半場能夠不失球,除了後衛們的努力之外,他功不可沒;而下半場他不得已因傷退場時,眾人也起立為他鼓掌,希望他之後在日本能有更出色的表現,讓其他人了解台灣不是只有棒球員才能輸出國外,足球員也能。

最後比賽以 0-1 作收,分數差距少得甚至讓我有點高興。不知道是不是澳洲隊因為已經篤定晉級,再加上為了保護球員(不因草皮而受傷),所以沒那麼拼命拼搶。中華隊的表現比想像中要好很多,至少上半場除了防守外,還能組織起一些攻勢,不再是只能待在自己半場,我們甚至可以攻到對方球門前!但是球員在身體條件上真的差很多,除了身材相對比較矮小外,體力也是很大的問題。從上次的對南韓之戰就有感覺到,中華隊球員下半場體力流失得很嚴重,即使搶到球後,缺乏隊友接應,也很快就丟了;球員在拼搶中也很容易倒地不起,最後都要靠擔架抬出去。技術則是另一個問題,我總覺得許多球員觸球有點拖泥帶水,進攻時的速度也明顯比對方慢很多,澳洲隊球員相較起來就比較簡鍊,控球帶球也比較好。不過這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達成的,跟之前比起來,至少已經有些進步了(雖然這次不是成人隊而是 U-23)。

這場比賽也讓我意外地發現自己是個偏心的人。我一直很討厭英格蘭的 9-0-1 鐵桶陣(註:顧名思義,九名球員在後場防守,只留一名前鋒頂在前面),不過今天相同的情形發生在中華隊的下半場,甚至是 10-0-0 或 9-0-0(一名球員已經被擔架抬到場外),我卻不會批評他們什麼。當然,這樣的比較有失公平,英格蘭球迷應該要求更多,畢竟英超是目前世界上競爭最激烈的聯賽之一,而台灣的職業足球卻連個影子都還沒有。

閱讀更多»

波堤獅

波堤獅(Pon de Lion)是人氣甜甜圈品牌 Mister Donut 的吉祥物,我 2004 年去上海的時候第一次看到 Mister Donut 的專賣店,那時店裡冷冷清清,一個顧客也沒有,沒想到回台灣後發現在台北居然是大排長龍,真是出乎我意料之外。其實我到現在還沒吃過 Mister Donut 的甜甜圈,波堤獅的大名也是在奶油獅之後從我妹那裡知道的。波堤獅的周邊似乎不少,不過下面照片中的這隻波堤獅是我妹的朋友自己手工做的。有人說奶油獅抄襲波堤獅,我是覺得兩隻獅子不太像啦,只是正好都是獅子,又都走可愛風。不過提到奶油獅,雄獅沒有考慮繼續出周邊嗎?我覺得很有賣點耶。

PON DE LION

PON DE LION

茶花女(1936)

Greta Garbo in Camille茶花女La Dame aux camélias)是法國名作家小仲馬最著名的小說,內容描述一名青年與巴黎的名交際花的淒婉愛情故事。義大利名歌劇作曲家威爾第也以此書為劇本寫成了 La traviata,中文還是翻譯成茶花女。我以前在大學圖書館看過這部歌劇,當時看到最後 Violetta(歌劇中的女主角)虛弱地躺在床上唱著詠嘆調,頓時眼淚像決堤一樣。不過今天要談的不是歌劇,而是 1936 年好萊塢的同名電影(Camille)。

劇情就不用說了,這不管是對我還是對許多人來說應該是老梗了。看了沒幾分鐘,我就對我妹說:「這部片的女主角演得真是好!」事實上,越看到後面,對女主角葛麗泰.嘉寶Greta Garbo)的讚嘆只有增加而沒有減少。只要是她出現的場景,她的氣質,那眼神,那舉手投足,無一不吸引觀眾的目光。在她的詮釋之下,紙上的角色成了有血有肉的個體,她演出了 Marguerite 內心的掙扎,那為愛而生又為愛而死的性格,在巴黎時虛偽的快樂以及在鄉下時真實的快樂,對於交際花生活的無奈卻又無力自拔的矛盾,最後在情人遠去與病魔吞噬下的絕望與再次見到情人的欣喜若狂。她的心跟著情人的話語飛翔,但她的身體已無力支撐而倒下。看到最後,眼淚又不聽話地落了下來。

不是每個中華都是 China

中華郵政要改名為台灣郵政,雖然行政院說要低調,不要泛政治化,但這怎麼看都是政治問題。不喜歡蔣中正,好吧,中正機場(Chiang Kai-shek International Airport)改名為台灣桃園機場(Taiwan Taoyuan International Airport);為了怕跟對岸搞混,所以中船(China Shipbuilding Corp.)、中油(Chinese Petroleum Corp.)、中華航空(China Airlines)、中央銀行(Central Bank of China)等等也都要去 China。這些雖然覺得不習慣,至少還能夠理解。但中華郵政的英文名稱是 Chunghwa Post,除非世界上人人會中文,不然一般來說把這個名字與對岸連在一起的機率也沒那麼大。那為什麼還要「正名」呢?除了花錢讓一部分人爽以外,好像也沒什麼好理由。把所有的「中華」都改成「台灣」之後就國家就會正常化?這實在想太多了。而且我更好奇的是難道沒人想過該先對中正文化中心(Chiang Kai-shek Culture Center)下手嗎?

好吧,其實我也沒那麼反對,只是身為納稅義務人,看到錢被花在這種不是那麼必要的事情上面,有點不甘心而已。我覺得,倒不如趁著對岸不注意時趕快把 Chunghwa 佔為己用,乾脆把國名的英文也改成 Republic of Chunghwa,讓大家一聽到 Chunghwa 就會想到台灣,就像看到 Deutsche 就會想到德國一樣,中文還是維持中華民國,這樣泛藍也很難反對,然後又不會跟 PR China 搞混,多好!